
REMIX,將別人的作品重混成賺錢生意:重混經濟 侵權與原創之間的新商業型態
這是一本老書,前幾天在二手書店翻到的,很遺憾已經絕版了,不過我覺得還是值得留文分享一下;這本書放在2011年出版的時候,我覺得是很好的,很多觀點都非常的先進,甚至也指出了一些未來的方向,回到2022年在翻看這些觀點的時候,我是覺得佩服的,畢竟書中所言的事情,很多都在過去的十年之間逐漸發生了。
作者是法律背景的,因此書中不斷地去討論數位版權的法律,還有數位內容的創作與經營之間的關係,文中從一開始以過去的類比內容儲存媒介說起故事,主要的意思是,以前類比儲存工具的不便性,極大的限制了出版產品被消費者自由複製分享,比如說以前的黑膠唱片,或是後來的錄音帶、錄影帶等等,還有書本也是不易被複製分享的,因此消費者在分享這些商品給別人的時候,自己就無法使用,基於這種特性,這些出版品的分享對創作者不會構成損失(雖然複製的手段存在,但成本很高而且品質也不好,想像一下自己拷貝的錄音帶或是自己影印的書本)。
但這一切到了數位出版的時代來臨,一切的規則都改變了,書中也陳述了一些相關的業者當年做過的一些抵抗,以及數位領域的人怎麼調整找出一條兩邊共存的道路:適當的給予出版者依些控制權(比如說利用DRM的技術限制商品被使用的範圍),但讓消費者可以更自由的在他的設備上使用,達成一種新的模式,讓供應端以及消費端都獲得相當程度的滿意,最後就變成現在大家習慣的各種數位內容的訂閱或消費模式了。
本書就是由此開始引伸出,利用新一代的網路技術,可以讓消費者端的產出對產品再做出加值(其實就是web 2.0的概念),作者稱之為REMIX,用戶透過各種平台對原作品的分享、討論、心得,甚至再創作,這種將原作品混進不同輸入來源產生的作品,可以創造出更多新的價值。
整體而言,比較可惜的是有點晚看到這本書,如果是出版當年,應該會更有當頭棒喝的感覺,但即使是十年後的現在來讀,我覺得仍然有種看到一個整理的很不錯的觀念,並且可以跟自己過去十年的一些觀察互相應證,還是值得一讀,只不過因為過時了,對於現在到未來的發展之了解就沒有太多幫助了。